东北首座万亿城市之争,尘埃落定?

大连“稳了”
临近年末,东北东北地区可谓被赋予诸多期待。首座
一个原因是城市尘埃商丘市某某电梯厂,新的落定GDP万亿城市或将在东北诞生——从2006年上海GDP破万亿元至今,全国已有27座万亿城市,东北东北“挂零”。首座2024年4座准万亿城市(GDP>9000亿元)中,城市尘埃大连、落定沈阳两市均来自东北。东北这也被视为今年东北地区诞生首座万亿城市的首座信号。
此前,城市尘埃两市一度“齐头并进”(2024全年GDP增速均为5.2%),落定但最新披露的东北今年前三季度数据,却透露出截然不同的首座发展态势:
大连“突飞猛进”,GDP7248.2亿元,城市尘埃增速6。0%,高于目前已公布数据的大多数万亿城市,并且超越了年初定下的全年5.5%增速目标;而沈阳却显得有些缓慢,GDP6614.3亿元,增速仅为2.3%,规上工业增加值(-4.7%)、外贸进出口额增速(-9.8%)均出现负增长。
拉长时间线来看,自三年前开启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”以来,沈阳在三年突破“双万城市”的目标下,增速曾连续多个季度赶超大连。但今年以来,商丘市某某电梯厂大连却显示出更强的经济韧性。
站在“破万亿”节点,两座城市为何会出现如此反差?
沈阳:“一业独大”的困境
今年以来,沈阳经济一改去年持续高位增长的态势,增速逐渐放缓,从一季度的4.6%逐渐下降至前三季度的2.8%。

从细分数据来看,工业和外贸是沈阳经济的两大重要拖累因素。从工业上看,今年2月以来,沈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正转负,陡降至-4.8%,并一直未能回正,到前三季度,该指标仅为-4.7%。
图片来源:沈阳市统计局官网从外贸上看,今年1-2月,沈阳进出口增速出现两位数负增长,而到前三季度,降幅缩窄至-9.8%。其中,在出口额仍保持增长的同时,进口额出现了21.2%的下降。
为何会出现此种情况?
细看沈阳的产业结构,汽车产业几乎“一业独大”。参照2023年数据,沈阳汽车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达到2456.6亿元,一个产业占全市制造业营业收入的49.5%。其中,宝马、通用等外国汽车品牌代工制造又是其重中之重。
这样的汽车制造业,也带动了当地的加工贸易业链条。沈阳皇姑区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蕾曾撰文指出,沈阳外资来源高度集中于华晨宝马,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中,华晨宝马及其配套企业占比较高,呈现出明显的“一企独大”特征。
去年,面对国产新能源汽车冲击,以宝马为代表的外国汽车品牌面临销量下降、减产等问题,曾令沈阳汽车制造业遭遇逆风。到了今年,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,作为宝马在沈阳的两大工厂所在地之一,沈阳大东区全区累计生产整车16.5万辆,同比下降45.2%;实现整车产值760.6亿元,同比下降42.1%。
无独有偶。今年2月,有关上汽通用(沈阳)北盛汽车有限公司即将关闭的消息传出,上汽通用对此回应媒体称,公司主要工作是积极推进业务重塑,基于新的企业战略和产品型谱计划,对全国生产体系进行资源的深度整合。该工厂一度生产雪佛兰和别克多款车型,2014年投产的三期新工厂更曾是中国汽车规模最大的工厂之一。
沈阳并非没有推进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的努力,但部分受外国汽车品牌的发展策略影响,导致沈阳新能源汽车布局慢了一拍。
2023年,宝马集团宣布,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在沈阳全面动工,预计投产时间被定为2026年,与之相匹配,在沈阳投产纯电动BMW新世代车型的时间也是2026年。今年6月,沈阳亿纬锂能沈阳基地正式开始生产运营,落地辽宁的新能源电池企业终于实现“破零”。
就在不久前,沈阳汽车产业投资基金设立,首期规模8亿元,募资主要聚焦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电气化、智能化、低碳化方向,将重点布局新能源、新材料、人工智能及高端制造领域。这也是宝马集团在国内参与的首只,也是唯一一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。
大连:“以量换质”的转型
与沈阳相反,大连经济增速提升,恰源于工业的快速增长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大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2.8%,比上半年进一步提高0.3个百分点。
大连同样存在产业结构“偏科”的情况,不仅传统产业占比超过80%,石化产业更是首屈一指的“头号”产业。
同样参考2023年数据,大连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中,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营业收入为2852.1亿元,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则为1668.6亿元,二者共计占大连工业企业总营收的45.1%。
辽宁省贸促会此前撰文指出,当年,大连石化产业工业产值居于全国城市前三。
但与沈阳不同的是,如今石化产业有效带动了大连的工业增长,前三季度,大连石化工业增加值实现8.9%的增速。
与汽车产业相比,被誉为“工业血液”的石化产业同样历史悠久。石化产业又极易受行业周期影响,今年上半年,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、下游石油化工产业售价下滑拖累,国内多家重点石化企业经营受到影响。
即便如此,大连仍能顶住行业“逆风”,从表面上看,主要源于大项目加速落地和产能加速释放。
这从长兴岛的情况可见一斑。长兴岛是国家发改委2014年明确的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,今年前三季度,长兴岛石化产值达到大连的68.3%。去年,落户于此的恒力(大连长兴岛)产业园实现历史性跨越,实现产值2402亿元,而自落地长兴岛15年来,恒力已投资超过3000亿元。
恒力(大连长兴岛)产业园 图片来源:辽宁日报更深层次来看,新项目正在带动大连石化产业实现新一轮转型。
在石化产业的基础上,恒力还在大连谋划了更长的产业链路。仅从今年上半年来看,恒力新材料、恒力重工两个项目不断释放产能,拉动长兴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13个百分点。其中,今年9月开工的恒力重工合作创新暨海工科技产业园,更为大连实现“造船梦”再添一员“猛将”。
仅就石化产业本身来看,大连也寄望于新项目带动,“以量换质”,推动产业尽快转型升级。
今年8月,大连出台《绿色石化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,以推动大连绿色石化集群从“国内一流”迈向“世界一流”。长兴岛提出了更具体的规划——发挥恒力石化龙头带动作用,大力发展下游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,力争2025年末石化产业精细化率由目前6%提高到20%以上。
更受业内关注的是,即将搬迁的大连石化分公司,这座运转了近百年的城市炼厂即将退出城市中心区、入驻长兴岛,为全国石化产业探索“退城”路径。
如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郭海涛此前评价,此举本质是通过空间重构和技术革新,实现从传统炼厂到高端化工新材料基地的转变。
转型:“双子星”为全省探路?
两座准万亿城市的不同表现,不仅将可能影响今年“万亿俱乐部”城市的最终名单,更重要的是,二者也恰能为辽宁近年来的产业转型提供两种不同的观察视角。
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辽宁GDP增速为4.3%,不及同样位于东北的吉林(5.3%)和黑龙江(4.8%)两省,在目前已公布该指标的30个省份中,仅居于倒数第五。而从细分指标来看,工业同样是一大重要的拖累因素——辽宁同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2.2%,居于全国倒数第一。

为何辽宁工业跑慢了一步?根据辽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在全省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,有24个增加值同比增长;但在6个出现跌幅的行业中,沈阳和大连两市的“头号产业”分别占据两席: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5.1%,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降5.4%。
这透露出两个层面的信息。
一方面,辽宁工业发展不乏亮色。除六成行业出现增长外,一个更值得关注的数据是,同期辽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.1%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显现出辽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成效。
回顾2023年发布的《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(2023—2025)》,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被纳入重点内容,外界看来,意在解决辽宁传统产业占比较大、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。
反映到城市层面,沈阳、大连两市也有所改变。除石化产业向好表现外,大连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4.2%,延续两位数增长态势;而参考上半年数据,尽管沈阳工业出现负增长,不过,其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仍实现10.5%的增长,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、光电子器件、民用无人机、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.4倍、20.2%、15.0%、4.9%。
但另一方面,在新兴产业尚未完全培育成熟的同时,传统产业转型仍然是影响辽宁经济发展的关键。
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中提出,巩固提升矿业、冶金、化工、轻工、纺织、机械、船舶、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。
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曾撰文分析,其核心路径,正是依托我国完整产业体系、超大规模市场与制度统筹的组合优势,以数智化赋能为金钥匙,打开产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之门,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跃升。
对于辽宁来说,其GDP排名从本世纪初的前8降到如今的第17,传统产业的“历史包袱”较大、“船大难掉头”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症结之一。受阻者如沈阳,难以摆脱现有企业的影响,背后则是营商环境不佳、产业生态不足等一系列问题;但大连仍然提供了另一种可能,通过引进新变量,改写传统产业的发展逻辑。
而在即将迎来第一个“万亿城市”的节点,这或许也是辽宁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面临的新机遇。
记者|杨弃非
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
(责任编辑:热点)
-
来源: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1月1日报道据日本《产经新闻》10月31日报道,俄罗斯国防部10月31日宣布,俄海军太平洋舰队在日本海举行了搜索并击沉假想敌潜艇的演习。一艘俄轻型护卫舰发射了反潜鱼雷
...[详细]
-
根据往年同期公路网运行特征,结合今年端午假期出行情况: 今年中秋节期间,公众出行以探亲游及中短途周边游为主。 高峰时段,本市公路网进出城主要通道、环路与放射性线交叉处和通往热门景区的旅游路线的
...[详细]
-
9月13日,教育部网站发布《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》,根据公示统计,2024年度拟新增专业535个,涉及353所高校。 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
...[详细]
-
来源:财经天下WEEKLY 普华永道涉恒大地产财务造假的处罚终于落地。早在此次结果落地之前,普华永道在中国的业务就已风雨飘摇。不但普华永道员工的简历在业内“满天飞”,接连丢单的情况更是在金融圈持
...[详细]
-
择校的路上,总有部分家长会因为时间差、信息差......种种原因错失择名校孩子上名校的机会。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能为孩子选择最适合的学校,铺就一条光明的未来之路。然而,我们是否都掌握了所有关键的择校信息呢
...[详细]
-
国家能源集团2025校招8700人,哪些院校专业机会大,附录用名单
2025年秋招各大企业都在开始了,大家可以多去关注,一个是看校招行程,重点看去的院校,第二个看需要哪些专业,对应有哪些岗位,具体的待遇各个方面咋样。然后结合咱们所学的专业去做预判,如果现在学的差得远,
...[详细]
-
原标题:官方通报:女游客已被警方带走!) 9月16日,一则女子爬上佛像大声喧嚣的视频引发关注。视频显示,该女子站在佛像上,大喊“哪来的我”“老子是活菩萨”。女游客
...[详细]
-
记者今天从公安部获悉,今年以来,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侵权假冒犯罪案件2.1万起,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电动自行车、消防产品、儿童玩具等重点领域行业整治,全力防控质量安全风险,筑牢质量安全防线。今天
...[详细]
-
“铁饭碗催生精神内耗!”211女教师乡镇挣扎3年,道出多少人的泪
凌晨两点的乡镇中学宿舍,键盘声和叹息声交错。26岁的数学老师李雨化名)给一位自媒体作者写私信求助。三年前,她以“人才引进”身份从北京211大学回到山西乡镇初中,如今却被困在备课、公开课、非教学任务、成
...[详细]
-
谈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难题,不少家长都会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。尤其是,当孩子以烦躁、不耐烦乃至直接反感的态度回应时,这份无奈便如同鸿沟一般,加剧了亲子间的疏离感。这样的场景,在许多家庭中几乎成了日常
...[详细]

康瓜点球破门,青岛海牛憾平武汉三镇